中国国际新闻传媒网(何军)新疆电 “五一”劳动节期间,尉犁县丝绸之路・长城文化博物馆携手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库尔勒市第二中学,精心筹备并开展了以“丝路长城传薪火,五一劳韵映匠心”为主题的研学活动。这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吸引了1000余名青少年及社会公众热情参与。参与者们通过沉浸式的体验与深入的互动交流,在千年丝路与长城文化的深厚底蕴中,感悟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新疆长城户外建造场景展区,讲解员生动诠释了唐代戍边将士“夯土版筑”的营建智慧,当孩子们听闻古人利用骆驼运输建材,巧用红柳与胡杨枝建造烽燧时,纷纷被古人的智慧所折服,迫不及待地拿起画笔,将这些珍贵的劳动场景细致地描绘在画纸上。
五谷粘贴画创作环节别出心裁,巧妙融合了古代农耕文明与现代民族团结教育,学生们精心挑选不同颜色的谷物,小心翼翼地拼出长城的轮廓,这一环节巧妙地将古代农耕文明与现代民族团结教育有机融合,让文化传承与民族情谊在孩子们灵动的指尖上自然流淌,深入人心。
博物馆“守望家国”专题展厅内,学生们全神贯注地临摹唐代烽燧文书,书法胡老师在一旁耐心指导,学生张小雨在临摹“愿得此身长报国”时,情绪激动地表示:“千年前的戍边将士与今日的建设者一样,都在以辛勤劳动守护家园。”文书上的汉字,更是生动展现出丝路沿线各民族的文化共生与交融。
尉犁县丝绸之路・长城文化博物馆负责人樊志鑫介绍,此次活动并非普通的文化体验,而是借助具象化的历史文物与丰富多元的互动项目,让青少年直观体悟中华民族共同体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深刻内涵。樊志鑫强调,长城与丝路遗产凝聚着各民族的共同奋斗,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教材。
活动虽已圆满结束,但各族青少年携手完成的五谷长城画、用心临摹的烽燧文书,如同希望的种子,已在丝路腹地播撒下“同心圆”的希望。此次活动不仅为参与者带来了难忘的文化体验,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民族团结与文化传承的种子,为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贡献了积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