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传媒网河南电 三孩政策实施以来,“谁来带孩子”成为不少家庭的难题,“育儿开销大”“生育意愿低”“生了没人带”更是年轻人考虑生育时的苦恼,也是阻碍生育的首要原因。“孩子太小,托育机构不专业,信任感不足,离家远价格贵,更倾向于全职妈妈或者长辈承担托育职责”。现实中,年轻的父母迫切想要的是价格可接受、方便可及、安心有保障的专业托育机构提供育儿服务。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河南省托育服务机构达到5091家,托位数达到26万个,预计到2025年,全省总托位数达到46万个。2022年郑州市出生人口约9.6万人,全市各类托育服务机构514家,可供给托位3万个,已备案机构91个,备案托位6766个。从数据结果来看,人民群众对托育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供需矛盾突出。

郑州市政协委员、致公党河南省委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副主任 张远扬
“十四五”时期是国家大力推动托育发展的关键期,如何切实解决“育”的难题,减轻“养”的负担,激发“生”的意愿,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对于减轻家庭负担,释放生育政策潜力具有明显作用。制约普惠托育发展的主要原因如下:(1)政策支持不充分,托位供给短缺,“入托难”与“招生难”并存。托育服务尚未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托育设施未纳入城市基础设施统筹。(2)托育服务主体公退民进的情况仍存在,应有的基本公共服务属性不明显。多数以社会力量投资机构为主,公办托育机构、国企事业单位办托育机构较少。(3)托育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与社会对托育服务的期待还有差距。选场地难、办证难、师资及从业人员缺乏、租金人力营运成本高、投资收益不平衡、生源不稳、政策支持少等因素是托育行业发展普遍面临的难题。
郑州市人民政府2024年度民生实事文件明确市卫健委作为实施主体,投资额度4128万,持续开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进一步提升普惠托育水平,普惠托位占总托位比例达到75%,为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提供托育服务。
为此,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和资源保障,健全托育政策支撑。(1)落地托育服务相关监管要求、政策支持清单、行业标准和规范,优化收费和定价管理,实施城企联动普惠托育专项行动。(2)将普惠托位指标逐年分解,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进行目标责任考核管理。(3)对托育机构卫生、人员、运营质量、安全生产等常态化监管。(4)鼓励政府融资担保机构按市场化原则为托育服务单位提供融资增信支持。
二、积极探索托育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及运营。(1)建立“一事一议”协调机制,给予场地性质变更支持,优化存量土地用途变更程序,可结合托育服务进行转化落地。(2)大力发展社区式、家庭式托育。充分收集、开放更多免费或低租金托育场地给社会机构用于普惠托育园所,辐射建立就近家庭托育点。(3)卫健部门尽快明确托育机构申报、建设、验收、质量评估标准及相关工作指南,优化备案流程。(4)有效降低托育机构的运营成本,明确小区配建的托育设施纳入开发商无偿移交的公建配套设施范围,探索公共物业以减免租金方式用于普惠托育服务,支持保险机构推出托育服务产品。(5)采取减免税收、补助租金、一次性建设补贴、备案奖励、托位补助、发放托育机构等级评定等举措,减轻托育机构运营负担。
三、加快普惠托育发展,确保服务质量和安全。(1)支持有条件的单位为职工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务,制定出台家庭托育点管理办法,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开办托班,将2-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纳入普惠性幼儿园服务体系。(2)推进本地高职院校开设托育专业学科,托育机构与职业教育形成产教融合,实行托育从业职业资格制度,将托育职业技能培训纳入人才补贴目录。(3)建立集信息查询、申请备案、政策发布、供需匹配等服务为一体的普惠托育服务智慧平台,用数字赋能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
四、打造可落地、可复制、可推广的“一老一小”融合模式示范点。探索托育服务与养老服务的深度融合,托育服务纳入“15分钟社区生活圈”和家门口综合服务体系,加强资源统筹和共建共享。启用“托育+养老+职培”社区全龄服务模式,街道提供合规场地,建设床位及托位,并提供面向居民的科普培训及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与养老托育企业进行联合运营。拉近“一老一小”距离,实现养老托育相对独立与互相取暖,有效推动“三孩政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