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 > 地方要闻 >正文 当前位置: 地方要闻

库尔勒市恰尔巴格乡:做群众冷暖的守护人

来源:中国国际新闻传媒网    时间:2024-01-26
字体:

中国国际新闻传媒网(田亚东)新疆电    近日,热合曼·牙森处理完日常工作匆忙赶到库尔勒市恰尔巴格乡百姓大巴扎,因为市场扩建部分刚运营不久,他要去了解市场经营情况,听取商户意见建议,解决商户遇到的问题。自担任喀拉墩村第一书记以来,热合曼·牙森总是奔波在为群众服务的路上,用扎实的行动,把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把民生项目落到实处,用一件件实事、好事彰显为民情怀,他也因此走进了村民的心里。


践初心,获好评

“热书记是个好人,他为村民做了不少好事,我们很信任他。”喀拉墩村村民托合提·牙森说。

库尔勒市第十小学学生阿迪力江·牙森说:“热书记这么忙,还操心我们小孩子的事,成立了足球队,让我们的假期生活充实而快乐。”

“过去我没有固定工作,家庭生活困难,是热书记帮我就业,指导我做生意,还帮助我儿子学技能,真是太感谢他了。”村民西木西丁·买买提说。

提起热合曼·牙森,恰尔巴格乡村民干部赞不绝口。

20217月担任喀拉墩村第一书记以来,热合曼·牙森始终不忘初心使命,一心扑在工作上,各项工作尽职尽责,深入群众,问需于民,用实干惠民生,用真情解民忧,把服务群众工作做实做细,获得了群众的信赖。他也被评为库尔勒市2023年度岗位学雷锋标兵。

谋发展,惠民生

要想让群众日子过得更好,就要抓好产业发展,促进村民增收。热合曼·牙森在这方面下足了功夫,他带领村干部深入调查研究,积极谋划,征求村民的意见建议,多次召开村“两委”班子讨论研究,最终将一个个项目规划上报审批并付诸实施。

在他的带领下,先后盘活、租赁喀拉墩村一组、二组各30亩闲置土地,为村集体增加年收入32万元,还给村民进行分红,原来杂草丛生、垃圾遍地的闲置地变成了驾校、仓库,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大大改观。

2023年3月,将兰干路恰尔巴格乡百姓大巴扎东侧的一块占地25亩的垃圾场改造成停车场,建成800多个停车位,有效解决了百姓大巴扎、库尔勒美食广场停车难的问题。

随着乡村的发展,恰尔巴格乡百姓大巴扎已不能满足百姓的需求。2023年,在热合曼·牙森的带领下,喀拉墩村对恰尔巴格乡百姓大巴扎进行扩建,增加了10亩营业面积、100多个摊位,解决了村里及周边乡镇100余人的就业问题,还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每年为喀拉墩村增收50余万元。

“我在市场里做水果生意,每个巴扎日都能挣到300400元。收入增加了,日子也好了。”喀拉村村民艾合买提江·巴拉提说。目前,百姓大巴扎已成为了全巴州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商品交易市场,为繁荣市场、改善民生,促进库尔勒市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3年7月,喀拉墩村成立恰兴振兴物业服务公司,统一经营管理村里的门面房、出租屋。村民将门面房、出租屋交给物业公司打理,省心省力,收入稳定。

村民艾山·木明说:“我将4间门面房交给物业公司管理,物业公司定期给我租金。现在我在百姓大巴扎当保安,又多了一笔收入,生活有滋有味。”喀拉墩村像艾山·木明这样的村民还有不少。

“以前,‘二手房东’只管收租金,根本不管环境卫生。成立物业公司后,实现了对出租房屋的有效管理,乡村治理、人居环境整治都得到了提升。”热合曼·牙森说,物业公司先后安置了15名村民就业,从20237月成立到当年年底实现收入10万余元。

在热合曼·牙森的带领下,喀拉墩村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壮大,收入连年增长。2021年年收入95万,2022年收入为123万元,2023年达到145万元。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喀拉墩村作为城市近郊村,就业是提高村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热合曼·牙森深知这一点,时时把这项工作放在心头、抓在手里。他通过发展产业、提供就业岗位、协调辖区企业安置村民就业等,两年来帮助数十名村民实现就业。

办好事,解民忧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热合曼·牙森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用心为民排忧解难。群众哪里有需要,他就会出现在哪里。他经常入户走访,了解民情,帮助村民解决生产生活困难。

喀拉墩村一组由于自来水管道严重老化,管道较细,满足不了村民的用水需求,且经常出现管道爆裂,特别是冬季维修时间较长,使村民用水困难。热合曼·牙森将此事列为重要议事日程,经过不懈努力,投入10万余元,将自来水管道全部换成了更粗的管道,完成了自来水改造项目,解决了2000余人正常用水的问题。“现在终于不用再为停水而发愁了,水压也比以前大了,生活更方便了。”村民托合提·牙森说。

2023年2月,热合曼·牙森在入户走访时看到牙森·吾甫尔家里比较困难,他自掏腰包给牙森家购买了一张价值800元的三人床;20236月,居民吾甫尔·力提甫家防盗门严重损坏,热合曼·牙森了解情况后为其购买了价值1100元的防盗门,并找人为他更换安装。20235月,居民艾合买提·吾守尔病情严重,需要立即手术,但是家里钱不够,热合曼·牙森知道情况后,给艾合买提手机转账5000元,解决了其燃眉之急。

为经济困难的村民资助医疗费、帮助村民销售自产的农产品2万余元、花费3073元为有困难的外来务工人员购买返乡火车票……几年来,热合曼·牙森总是尽自己所能解决村民急难愁盼的问题。

学校放假,怎样让村里的孩子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热合曼·牙森积极与其他村干部研究对策,因为熟悉足球业务,决定把村里的孩子们组织起来成立喀拉墩村公羊少年足球队,业余时间他担任教练。每天村干部还会给孩子们辅导作业,完成作业后,就开始训练足球。不仅保障了孩子们的安全,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也培养了孩子们的兴趣爱好,提升了孩子们的综合素质。

 “我非常热爱足球,参加村里的足球队,有专业的人教,还免费提供球衣、球鞋。现在,我踢球的水平也大有长进,正在参加巴州青少年足球队员选拔赛,真的很感谢热书记实现了我们的梦想。”市第十小学学生、喀拉墩村公羊少年足球队队长阿迪力江·牙森说。

热合曼·牙森知道西木西丁·买买提家困难,主动为其家里的五口人缴纳了医疗保险费。“热书记先后给我找了两份工作,由于自身原因都没有干长久。他看我想做生意,就给我出主意,建议我卖电动车,还在百姓大巴扎为我提供了摊位。这个生意很适合我,现在我每个月能挣5000多元。”西木西丁·买买提感激地说,热书记不是亲人胜过亲人,帮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从不推脱,我们很感动。

“为群众服务,说10句话,不如做一件实事。”热合曼·牙森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喀拉墩村工作的2年多的时间里,他用实际行动为群众谋利益、办实事。

“我的工作就是服务群众,只想着为群众做点实实在在的事。”热合曼·牙森说。(通讯员:库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