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传媒网(田亚东)新疆电 花馍在屋,年味十足。过年蒸花馍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传统民俗之一,逢年过节,人们通过蒸花馍寄托对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一把剪刀,几样工具,再加上一双巧手,谈笑风生间,一个个普通的面团,就变成了造型各异、栩栩如生的艺术品。
榨汁、揉团、搓条、捏形、点缀……近日,在库尔勒市新城街道南湖社区幸福食堂,中式面点师田红一边手把手指导着现场学员,一边介绍着花馍的制作工艺。“要利用各种工具擀剪切点、揉搓塑形、发酵蒸焖,经过10多道工序才能制作完成。”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不一会儿,龙的尾巴、耳朵、鬃毛、眼睛、鼻子逐个成型,一个个栩栩如生、憨态可掬的龙形花馍跃然指尖。

花馍,也称“面花”,是中国民间面塑品,也是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制作原料以白面为主,另有豆子、枣、米类、胡椒等辅料。花馍盛行于明清时期,有1000多年历史,已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完整的创作体系。不少地区在逢年过节、老人过寿、小孩满月、婚丧嫁娶等重要节点,都有制作或赠送花馍的习俗。
“临近春节,今天我们做了龙、锦鲤、苹果、元宝、福袋、桃子等多种造型的花馍,寓意着福禄平安、吉祥如意、年年有余,在原材料上,我们精选了菠菜、南瓜、红曲米等果蔬进行榨汁,用纯汁和面,最终形成了花馍五彩缤纷的色彩。同时,结合当下大家喜欢的造型、口感进行创新,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增添一点舌尖上的年味儿。”中式面点师田红说。
“今天,跟老师学习到了很多制作花馍的技巧,大家一边唠嗑,一边学习制作方法,感觉非常开心,蒸熟后的花馍,大人孩子都爱吃,我们应该把这一传统习俗继续传承和发扬下去。”学员张慧说。
开火、上蒸笼,经过15分钟左右,花馍就蒸熟了,打开蒸馍盖时,整个屋子里散发着麦香、酵香和红枣的甜香,一笼笼面香四溢、造型精巧的花馍,蒸出了浓浓的中国年味,蒸出了满满的幸福感,寓意着新一年人们的生活红红火火、蒸蒸日上。(通讯员:马占芳 刘茜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