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传媒网(田亚东)新疆电 6月10日,萨依巴格街道滨河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小小巧手 指尖传承”非遗文化活动,邀请辖区面塑艺人马红手把手教青少年制作面人。

面塑艺人马红教孩子们制作面人
面塑俗称捏面人,早在汉代就有文字记载,作品形态逼真、色彩鲜艳,是仪礼、岁时等民俗节日中馈赠、装饰的信物或标志,已有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历史源远流长。

孩子们制作的生肖形象
教授现场,老师边做边讲,面塑的原料主要是面粉或经过加工配制的复合软陶质材料,随着现代防腐、防裂技术的不断改进,制作的作品可以保存数十年甚至上百年。老师向孩子们展示了一件完整的作品要历经构思设计、和面、揉面、配色、捏塑、干化、包装等多个步骤,在捏制过程中要采用揉、捏、压、搓、滚、碾、拨、切等多种技法。
孩子们学习兴趣浓厚,在马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捏出了一个个栩栩如生、憨态可掬的生肖形象。“哇,这个好厉害啊。”“真漂亮。”看着自己亲手制作出来的手工作品,孩子们互相夸赞,脸上笑开了花。
这次活动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美学素养、逻辑思维能力和立体空间能力。“今后社区要多举办此类活动,把非遗文化的种子种在孩子们心中,切实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滨河社区负责人高原蒙说。(通讯员:王蜀琴)
【责任编辑:周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