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 >正文 当前位置: 地方

尉犁县推进移风易俗 “四个起来”见实效

来源:中国国际新闻传媒网    时间:2023-06-06
字体:

中国国际新闻传媒网(何军)新疆电    尉犁县坚持把移风易俗作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切入点,持续推进培育现代文明风尚,通过“四个起来”(文明氛围浓起来、生活环境美起来、基层自治强起来、新风正气扬起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文明理念教育  让文明氛围浓起来

该县充分利用电视台、村级大喇叭、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强化宣传引导,在尉犁零距离刊登《弘扬文明新风 实践时代文明等系列文章,利用抖音短视频等新媒体手段,刊播原创系列“讲文明树新风”情景剧,广泛开展道德讲堂进村(社区)等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群众中间落地生根。以文化广场、居民院墙等为主阵地,印制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316幅,让群众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和熏陶。举办“文明新风进万家 六大习惯贵养成”时装秀、书画剪纸摄影展,把移风易俗送到千家万户,将文明新风吹进群众心中。该县团结镇东海子村村民孟青丽说:“以前我们村村民农闲时基本晚上都到村头商店打麻将、打扑克去了,现如今,广场舞、秧歌队成了我们村农民节庆活动的‘重头戏’。”走在古勒巴格乡古勒巴格村移风易俗宣传一条街,总能看到前来“乡村游”的游客驻足欣赏,“这条街上有不同类型的家庭示范点,每一户都特别干净,每一家都有故事,最美致富能手吐玉洪·吾吉合买提、最美儿媳阿依谢姆古丽·热合曼等文明示范户......,让我们在游玩之际,也受到了良好家风、孝老爱亲、勤劳致富等良好标杆的影响。”正在移风易俗宣传示范点一号民宿弹吉他的广东游客韩先生说。

陋习整治行动  让生活环境美起来

该县以乡村振兴为抓手,全面开展环境卫生整治,不断补齐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短板,让乡村既有“面子”,又有“里子”。今年以来,先后召开2次移风易俗会议专题会议,对专项治理活动进行安排部署,为各村配备3528套环卫设施设备,39个行政村完成了环境卫生专项治理,在偏远乡镇喀尔曲尕乡建1座垃圾转运站,推动树立干净整洁,节俭朴素的新风尚,引起强烈反响。“过去我们村牛羊粪遍地,绿化带垃圾成堆,严重影响村容村貌。因环境卫生问题每年上访人数达10人。现在村庄道路两边绿植覆盖,房屋外立面统一粉刷,不同墙绘还能传承向上向善、敬老爱幼、诚实守信优良传统。生活在这里很开心。”塔里木乡英努尔村村民买买提·吾斯曼说。先后印发《移风易俗倡议书》5000余份,定期开展“卫生庭院”评比,各村累计设置环境卫生“红黑榜”1400余次,调动村民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确保美丽乡村不褪色。同时,将美丽乡村与就业致富相结合,不但让村民生活环境美了,致富劲头儿也足了,阿克苏普乡英巴格村借助美丽乡村建设,仅在本乡乡村振兴产业园就业村民就达20人。

典型示范引领  让基层自治强起来

注重发挥党员干部、典型人物在宣传政策、道德教化、促进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成为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的着力点。“过去年轻人一场婚礼,会有15-50人组成的伴娘团,白天村里摆宴席,晚上县城聚会一场婚礼下来花费5-6万元。如今,党员干部带头改变观念,宴席以小份抓饭和小份汤饭为主,拒绝奢侈浪费,婚丧事宜均节约3000-5000元,极大减轻了群众的生活负担。”墩阔坦乡党委委员、宣传委员周敏说。广泛开展新型婚恋观教育,先后举办3场集体婚礼,24对新人参加移风易俗集体婚礼喜结良缘,获得年轻群体广泛认同和集体点赞,既有效刹住了盲目攀比之风,更减轻了双方家庭办事负担,尤其让贫困群众享受到了移风易俗“红利”。深入开展“道德模范”“脱贫致富带头人”等先进典型评选和巡回宣讲,并将30余位身边的好人好事,拍摄成微视频,通过农牧民夜校、百姓大讲堂等平台,讲给群众听、放给群众看,使文明风尚在村民中形成了知荣辱、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氛围。

文明实践落地  让新风正气扬起来

该县依托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充分发挥“五大平台”作用,组织引导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将移风易俗与政策宣讲、科学普及、技术培训、文艺创作等有机融合,创造性开展移风易俗文明实践活动。兴平镇达西村把农村理论宣讲“大喇叭”变成婚事新办“红炮仗”,阿克苏普乡利用“宜家邻里社”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把理论学习“小夜校”变成移风易俗“大课堂”,使文明实践阵地成为移风易俗的主战场,发挥老党员丰富的工作经验调解邻里纠纷、宣传法律知识、促进邻里团结,推动移风易俗,助推乡村振兴。古勒巴格乡开展文明实践文旅活动,“美食比拼有我在”“集体婚礼我加入”“文明创建我参与”等群众性活动让群众在参与中改变观念,实现了乡村文明提升与环境整治互促互进,共同提升。目前,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打造特色品牌,提高活动成效,在助力乡村治理和弘扬文明新风上积累了经验。(通讯员:田娟)

【责任编辑:周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