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传媒网(田亚东)新疆电 近年来,库尔勒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全市各族干部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牢固。

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利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举办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和民俗活动。春节举办“启航新征程幸福中国年”春节联欢晚会、“我的村晚我的年”村、社区文艺晚会、开展“迎新春——我给亲戚送春联、送挂历、送灯笼”“话团圆——我和亲戚包饺子”等系列欢庆春节融情活动,举办“打铁花”、极光秀、烟花秀等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元宵节举办元宵社火巡演和元宵灯会,舞龙、舞狮、划旱船、扭秧歌,全市27支社火表演队“轮番上阵”,让各族群众感受到浓浓的年味;端午节在孔雀河举办端午龙舟赛,围观群众里三层外三层延绵数公里,只为目睹一场水上盛宴,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举办清明祭英烈、中秋诗会、重阳敬老孝老等节日活动,把传统节日办成爱国节、文化节、情感节,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在共度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增进情感认同和文化认同。新建塔什店镇汉唐商业街,深度挖掘塔什店汉时设驿站、晋时设关卡“丝绸之路”古镇的历史文化内涵。进一步完善阿瓦提乡灯笼厂展示区,让绣着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的宫灯、纱灯成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打卡点。在公园广场制作包含中华文化元素符号的园林小景,在路灯杆上挂上红灯笼和中国结,在乡村院落外墙绘制传统水墨画,在市域内旅游景区设置张骞、岑参、班超、林则徐、王震等历史人物雕塑,让无处不在的中华文化元素营造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浓厚社会氛围。

全面用好各类文化场馆。市图书馆举办“文化惠民送书下乡”全民阅读活动,录制播出读书专题片“书润梨城 朗读者”;市文化馆开设曲艺、二胡、葫芦丝、书法、剪纸、插花、民族舞等课程,创编舞蹈《石榴相依》并组织文艺小分队进行排练;市民俗文化博物馆在原有常设展厅基础上,增设库尔勒市地方史单元内容及调整完善各章节;市科技馆持续把科普大篷车开进基层;各基层文艺小分队依托村、社区“百姓文化广场”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类文艺活动,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充分调动各文艺社团积极性。市作协本着“启智润心培根铸魂”的原则,开展“作家进校园”系列活动。组织开展丰富的采风活动,创作出多篇展现各民族团结奋斗的文学作品;市音协开展“初心绽放 民乐传承”进校园活动,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市剧协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让孩子们身着戏装在“唱念做打”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把《香梨兄弟》《万里代价见真情》等展现各民族守望相助的原创剧目带到各基层单位巡回演出。

市书协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送春联、“书法润心翰墨铸魂”活动,把中华传统文化根植于群众心中,让文明之风浸润群众生活;市摄协开创“梨韵摄影”微信公众号刊登系列主题线上摄影展,用镜头定格库尔勒市各族群众和睦相处的动人画面,用相机讲述身边守望相助的感人故事;市舞协精心录制本地民间大型歌舞《库尔勒赛乃姆》,广受各族群众喜爱;市美协协助市教育系统开展大手拉小手描绘家乡美的实践活动,举办“梨花香·润新村”等线上作品展。自治州非遗传承人杨爱凤成立剪纸艺术培训班,向各族群众传授中国传统剪纸技艺,用文艺的力量浸润人心、引领风尚。

以地域文化活动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深入挖掘库尔勒香梨文化内涵,唱响花果戏、写好梨文章。每年4月梨花盛开时节,以花为媒,启动一年一度的香梨文化旅游节暨“梨花节”,举办半程马拉松、大型文艺晚会、电音节、梨花姑娘评选、山地自行车赛等20余项文体活动,扩大“春看梨花、夏游河景、秋采香梨、冬爽天鹅”旅游品牌知名度。各乡镇结合各自特色开办乡镇“巴扎日”,打造文旅融合新亮点、乡村振兴新业态,游客不仅可以买到物美价廉的农副产品,还可以欣赏到斗鸡、斗狗、赛翻翻鸽等民俗活动和当地群众的精彩歌舞表演,有力促进各民族群众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凝聚在中华民族旗帜下团结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文化的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库尔勒市将持续深入挖掘市域历史文化资源,用文化凝聚民心、鼓舞士气,多措并举发展文化事业,着力在深入细致上用功、在求实求效上发力,全面深入实施文化润疆,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全市各族群众在文化的滋养中既富“脑袋”又富“口袋”。(通讯员:蒋焱)
【责任编辑:周勇
】